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Author: cici

女人的文字

突然想起木子美并不自觉拿她和张爱玲做比较。对于人性那部分见不得人的龌龊,两位亲历过、内心发酵,最后总是克制不住要宣泄出来给人看看的。一个是直抒胸臆的性,一个是犹抱琵琶的欲。这种突然领悟的关联性,警示常犯的一种错误并由此带来性格中软弱和妥协的部分——总把人性看得美好而具神性。可事实是在一次次过于理想化人事物的过程中被虐得遍体鳞伤。人多自私而权衡,预设不能放任自我催眠,更不能过于坦率暴露底线,伤害往往来源于自以为对于关系的确认。想起年少家里亲戚嘲笑我和当时的小学同学兼高中笔友的友情,问如果沙漠里只有一杯水够一人活命,给她还是自己喝。我说给她喝,她待我应如是,或两人一人一半等更多的机会。亲戚嗤笑,说你待别人如此未必别人如此待你。后来友情的委屈也受过了,教训却未见得汲取。当下也如此。另则,同理心虽很强,但未必人人事事都要究其因果,人奇怪的行为多了,非研究犯罪心理,否则穷究下去毫无意义,只不过内耗。问为什么都是多余,这时君子论迹不论心就很说明问题。不需要反思什么理由找什么借口或什么情非得已,觉得受伤,是对方所作所为只考虑了自己没考虑过别人会受伤而已。成年人,自己负责自己的情绪和由情绪所界定的边界和分寸,被伤害是自己的失误——错误的关系授权。两个女人,用文字写尽的未必是报复,而是内心未被满足的爱和对人性的失望。但我还是拒绝接受命运论,人是自己一步步踏入自己选择的深渊,不用归咎于时运。可惜的是,男人往往比女人脆弱而不值得依靠。如此,便也无甚可惜。不过另一个一地鸡毛的故事罢了。 — / playlist 陈淑桦《滚滚红尘》

揪住麻烦的小辫子

主任交待节前注意事项——收拾好用电设备禁止烧水禁止取暖设施注意桌面整洁——一会领导来检查。国企种种小事件总会让我再次陷入读寄宿高中恍惚的梦魇——穿校服、不行不能不可以的各种校规、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层层叠叠的教导…啊。一边收拾一边腹诽,好气又好笑。想起五年前第一次被诸般操作惊到仿佛还发生在昨天。“放”是一种智慧,可惜不在本朝的初始设置中。 小团体中唯一的90后小姑娘结婚,早早回老家准备。群里聊天说起五一要凌晨一点起床,办酒三天。瞬间感慨结婚也要趁早,不然单体能这一项都跟不上。作为一个遇到困难绕着走的退堂鼓艺术家,懒癌晚期的老阿姨依然觉是结婚是一件麻烦的事。但好朋友的热闹还是非常乐意围观的。尽管买不到票,大家对列席云婚礼很热情。照片上新人发自内心的快乐也让几位80后感动。所以,还是要对婚姻这种反人性的存在保有正向态度——不要要求恒久,只要决心记住当下的美好。这一点,其实是接人待物原则性的基本态度——后悔一秒便是后悔终身——那太不合算了——而沉没成本不是谁都付得起的代价。所谓现实的乐观主义者,拿捏和盘算只要自洽,就符合生存逻辑。 干女儿妈妈提起干女儿小学期间其中四年经历的一个有门路又肆意索贿为私利排挤同侪的班主任,听得我张口结舌。另一起相同事件是哥们为了娃和家长们一起讨论换班主任的策略,这种对对方权力的忌惮且害怕成为出头鸟被报复的恐惧加上暗戳戳的博弈实在不是我这种明火执仗的性格能受得了的。加班级群、打卡、按老师要求配合做一些有的没的,再考虑小朋友的证书数量和质量在未来要面对残酷的升学竞争而被迫卷入履历经济学……加上阶级固化、不同行业相同的人情世故壁垒,本应多元的价值观和精彩各异的人生路径发展至今依然是资源争夺的鱿鱼游戏。想到生娃的后续事宜真让人颓丧。我们留给后世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真的了解么。——这时便无法被佛法的因果说服,只觉人世一场诸多荒唐。 被设定经历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人生是虚拟游戏,何不快意恩仇?人生如果是单程孤旅,又何必畏首畏尾?尘世本樊笼,怕麻烦的人,总会不经意被冷不丁释出的种种麻烦滋扰。半夜。屋外两只争食的鸟儿发出凄厉的啼叫。人人兽兽,丛林本无法,乃各着其相。想起“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飞禽走兽人世轮回,岂非私欲之所羁绊而各成其地狱? 坚定三观、稳定情绪、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保持热爱。断疑生信,不怀疑便是值得。 — / playlist Afroman & Speed Radio《Crazy Rap (Colt 45 & 2 Zig Zags) (Sped Up)》/ Caro Emerald《Paris》/ Noga Erez…

午饭后和小伙伴散步,好奇已婚人士对于家庭关系的看法,于是问:老公和孩子同时落水,救谁?异口同声:小孩。问:老公是陪着走一辈子的,不管吗?答:老公肯定也救小孩。问:如果有下一辈子,还选现在的老公吗?答:不,换新的。问:那小孩要不要换?答:可以换。另一个答:当人太累,下辈子不当了。还好,人的寿命也就100年,大家都在这个限制条件内延续缘分、短短长长,在亲情友情爱情里兜兜转转,但凡执迷的,死亡也能迫使翻篇。 我们能玩在一起因为有些底色一致,比如都无法理解琼瑶剧那种浑身难受还要纠缠的关系,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离开,干脆利落。择一人终老、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简单温暖、不过分物质也平衡需要,对于一个肉眼凡胎而言这些刚刚好也刚刚足够。在复杂且浮躁的环境中,真心换真心似乎太难。失望攒够了,没什么放不下。世界可能瞬间荒芜,人虽依然幼稚。积极的一面,心还在,还能感受、还能呼吸。已然知足。 表姐出差来长沙两个月,姐夫提前过来租房打扫。现在会隐约羡慕烟火气的、小小的、安稳的幸福。虽然约了一顿饭就被表姐告知临时又要回湘潭,虽然我们两个人在短暂的半生中交汇相聚的时间实在有限,虽然表姐提起和表姐夫也常常异地,虽然想起太多太多人一生也是如此……在寥寥数载的人生中,如何看待缘分,如何感受缘分,有怎样的所得、怎样的隐痛、再细细体会何谓无常。撞南墙也不回头的幸运,我没有。现在也会羡慕媒体推送那种青梅竹马的爱情,总是青丝到白发、不经不觉一个世纪。也如《平如美棠》,世事变迁身世浮沉都不离不弃。想在佛前撒泼耍赖,不许一个美好安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下一世就赖着不起来。也许佛会说业力如是,业力还完便无挂碍——所以冤亲债主要还是不要? 笑着笑着便哭了。音乐听着听着会伤感。人总是演着演着就入了戏。 — / playlist 许明明《不拆穿》/ Cody Fry《Photography / Clair de Lune》

自由的灵魂

四月的长沙。25度。阳光柔美。这么清朗的天气当然不适合上班。心早已飞得远远的,逃离钢筋水泥玻璃幕墙充满禁锢没有温度的格子间。预想中午聚个餐或者独自去一趟谢子龙影像中心看展,脑袋里还装满了昨天和姐姐们相聚聊天时的温暖画面、对切近的五一也怀揣蠢蠢欲动的期待。 将日常塞满好玩的事情,大部分时候怡然自得。所以婚育是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必需品么。虽说不认可养儿防老的愚昧和“怎么还不结婚生娃”的陈旧观念,被姐姐们碎碎念叨,不情不愿的姑且想想。 认识的花艺小哥哥飘去了南京,朋友圈里分享新的工作状态。有走走停停的选择总让人羡慕。反叛30+的行为准则,流浪的DNA在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消耗中不安分的隐隐躁动。这些是20岁至今都没有改变过的内核。而发现30岁之后慢慢固化而执拗的部分,是和闺蜜共享私人空间的不适应。对于生活习惯和细节的差异,接纳度远没有20岁时开放。当然,这仅限于我,可能更倾向于个人经验。随着年纪,很难接纳新的人事物突然出现在生命中,对冒险也更谨慎。每个阶段跑出来的惊吓或惊喜都像在校准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当然!毛茸茸的小朋友不在此列。两只喵还在喵爹家惬意的猫着,过着幸福安逸的小日子。有爷爷奶奶的疼爱,不时新添的小玩具,呼呼大睡日夜颠倒吃饱喝足晒太阳。想起夏目漱石写《我是猫》,不需劳神多费口舌只须甩着大尾巴即能表达不耐烦的幸福,下辈子干脆当只不受约束态度嚣张的猫?云有浮沉变化,树被砍伐移栽,至少当一只猫远足不用签证。 相信所有好或坏的结果都出自于善意,不管世态炎凉世事无常,执意相信,内心才得以保留坚持的勇气和永续的希望,才有力量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微弱的光亮照向前路。 李自健美术馆最新陈设鲁迅版画展,从木刻印色到铜板,从歌颂繁荣到工业自然,不同的艺术语言和主题表达,都在呈现不同艺术家对于生活及当下的理解。艺术性的分析是另一脉解读。艺术家对于自己生命经验的理解和展示,才是隐身于一个主题表达之下多面性有趣而值得玩味的部分。 生命经验并无对错,只有其承载的丰富性、质感和厚度,所传递出来并引发共振的部分,也许才是世俗之见的价值所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载“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三不朽对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带来重大影响,是人文领域经久不衰的价值命题。综其实质,也是对生命丰富性的一种拓展和发现。 可见人生所得未必在于物质层面的丰满和抱持,而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并予后世以启迪。艺术也如此,创造性的扩展更需要重点着墨。结合最近的感触,“人类社会目之所及的负面人事物,可能都只是归属于这个宇宙占比极小且微妙的容错率”,或者不能使用错误和失误此类的用词,只能说顺遂和阻滞皆是世间万物多元的体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漫长的时空而言,生命间无有差别更遑论对错。 Be free in life. 终将逝去,永不失去。 — / playlist 蔡健雅《余兴节目》/ 莫文蔚《看透》《DIVA》《那可不一定》/ 王菲《冷战》/ Tori Amos《Silent All These Years》《Sweet…

囚徒

周四请假回老家送过世的大伯最后一程。今年拢共回了老家两趟。第一次是元旦回去探病,当时便隐约浮现出外公过世前曾出现过、淡淡的、死亡迫近的压抑感。过年再次拜访,老人家依然吃不下什么东西,身形枯槁许多,眼神中有很多说不清的情绪,疑惑、不安、混合留恋和不舍,或许吧,不知道、不清楚,也不知道在弥留之际,人会如何回顾往事、留下什么只言片语。生命倒计时在冥冥中开启,无法撼动,只能直面。万物流逝的残酷,往往要到中年才有较为深刻的感触。 都说除了生死无大事。可天宽地广,时间恒常,生命轻脆,生死也苍渺。情绪、当下的“发生”,都如林中风过,我在、体会感知,再放下、如一切从未改变。万法如梦,来过也终究都要走。 上周末被抓去东林寺祖庭着海青体会早课晚课,重新学习了虔诚的跪拜礼、感受晨钟暮鼓明月当空和凌晨4点半静谧的寺院。依然不太明白,如果轮回存在,也对脱离六道轮回没有必然的执念,超然似乎是一种平衡的中值,无绵延的喜乐、无凄怆的愁苦。来,则现世即修行,勿执也无悔,凡事尽力,心之所愿当往则往;去,一身孑然,即使地狱也无畏,该去何道便去。如此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 早上六点吃完斋菜,在上客堂的阳台观鸟。长尾的在枝头,三三两两追逐嬉戏;麻雀躲在矮树繁茂的枝叶中,叽叽喳喳不知道说些什么;鸽子从琉璃屋檐飞落地坪,一只、两只、三只……点头觅食。比丘披青衣打扫,年长者着木兰色念着经弯腰躬行。远处正在修建的观音阁,建筑工人已然在有序忙碌着。苍蓝的天色映衬下,是万物各司其职的剪影。 跟着玉姐姐到净土苑天王殿拜访大和尚,喝茶,絮语,所感是六界之内各自江湖。隔着窗棱,中轴线上的大佛在对面如身在弥陀彼岸,而我们皆是婆娑世界的囚徒。 希望离开的人安乐,希望留下的人无殇。 — / playlist 徐佳莹《人啊》

闲话

好像太懒了。又是几个月没敷面膜。似乎这是一件需要下很大决心才有行动力的事。甚至比学英文更难坚持。无奈。预报大雨大风,一宿无梦。一早却被西风滋扰了清梦。懒觉未果。来一曲《忽然东风》,消解这春天里不期而至的肃杀之气。大风天,宜宅家避世。暖色光,涂鸦、阅读、搭配音乐,甚美。速度叉掉昨日忘关的工作QQ,天下自此便无事。大善。 敷个面膜? 下次一定。 — / playlist 莫文蔚《忽然东风》

不如不相识

隐隐闪着寒光的针头刺穿皮肤扎入血管,深红的液体顺着输血管迅速滑入采血管。一管。两管。…直至细小的针口被熟稔的从肌肤拔出,留下一个明显的针孔。来不及压住的伤口,鲜红的血涌出,明媚妖冶。冷冷看着身体被切开一个口子,属于自我的一部分被取出、拿走。疼痛很细微,也是暂时。逝去恒久绵长。不必期翼下世,谁知上一世是否也曾如此堕入轮回。 故事凄楚,不妨碍电影依然动人。天真不经淬炼。人心不待风吹而自落。斯人已逝。 — / playlist 梅艳芳《胭脂扣》/ 张国荣《胭脂扣》

劫后余生

周末,浣洗、听歌、阅读、放任脑细胞。忽然想起几天前刷到一则关于受精卵形成过程中的层层筛选机制的人类生物学动画。似有所感。先拉来类似的案例类比,如唐僧取经必经九九八十一难,如《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所言成仁成圣必苦其心,而类似个人成长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自不必说。这些逻辑都指向一种障碍赛的必要性。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可直线的速成是否是最佳解?人间的玄学,需要加入一味考验,测试定力、决心、戒律、毅力、坚忍、心性、智力,甚至运气。不能让每个人心想事成,不能让每个人愉悦完美,更不能让每个人都拿到简单如意的剧本。九曲回肠之后,如果依然坚定,加上由至苦淬取的隐忍和真心,命运或能适时送赠可能拥有的幸运。唯此才显得拥有的矜贵。总要千帆历尽,才得劫后余生。游戏一旦开始,没有拒绝的可能。人间道或六道轮回,意志似虚妄也真实。一句话能说完的事为什么要写成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小说?简单畅快的人生为什么要自我折磨再互相折磨?也许人心原本麻木,不足够深刻便不足以震撼笨拙的灵魂。 If you love himbring him to New Yorkfor it’s heavenIf you hate himbring him to New Yorkfor it’s hell 爱。也是痛。要撕裂拉扯、缱绻纠缠、极致入骨。如此,曲终人散时,方能洒脱离场。 — / playlist 八仙…

愚人说

人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比如,不吃晚饭的习惯搭配年夜饭的习俗。再比如不抽烟不喝酒,如何设置发泄的出口。不良嗜好的口袋中,翻出熬夜这一笔更贴近放纵、无节制、成瘾而带有伤害性的欠账。可夜又是多么迷人的兴奋剂。它拥有的魔法是占据世界和时间的至幻和对无穷和未知的想象。拉长时光的丝线,模糊今日明日的分界,拖延流逝的速度,麻痹似是而非的感知,为情绪缓释提供慰藉。如此,在凌晨的幽光中推开窗,释放长不大也从不背叛的彼得潘,再在下一丝日光出现时收回潜伏于夜色的欲望和诱惑。于是每个被暖黄色光线标记的夜晚都愈发传奇、特别、无可取代。当记忆返场妄图收取一些战利品时,不确定性对确定的发生提出质疑,时空被扭曲,三维世界陷入怀疑论,每个片段都蒙上宿醉的阴影,所谓发生成了一桩悬案。 近来质疑生活在别处是一个被包装得太过美丽而暗伏沼泽的伪命题。它似乎放大了对远方迷幻的臆想,将诗意陷入一种浅尝则止的危险处境。一如生活本身,世人都希望它代表着向往和希望,但实则撕开的裂缝是生活,触痛也是生活。生活存在于意识所意识的地方。它并非单纯来自于俯瞰风景的辽阔和悠远,解剖刀划开表皮,直面肌肤的细节、血液渗出、肌肉关节牵连,才形成对灵魂一体两面的透彻认知。有这种感受是渐渐觉得在一个地方待得越久,世界越来越小。通过A到Z完全不需要经过24个字母。喜欢的一个私人美术馆附小花园和文创空间来自一个朋友前同事的经营,学花道的场地归属于另一个朋友的师兄,北京第一家公司老板仰仗的某个不甚了了的风水师突然就出现在中医老师的朋友圈。惊叹号之后,像跟着龙猫的小梅酱,跟在命运后捡豆子,希冀它们是象征希望和生命力的神奇种子。 愚人节,理应有怀念哥哥的音乐。阳光乍现,中午一时兴起,发起Group5-1在2025年的第一次小聚,选了一家新开的俄国餐厅大快朵颐。工作日午间的间隙能远离这爿一亩三分地的辐射,是逃离的错觉,也不失为幸福。聊起90后小姑娘五月的婚期和80后山东同事六月的预产期,像一个个小小的期待被装载,再等待一颗颗小小的神奇种子生根发芽。虽说现世安稳到底是一厢情愿,但不妨碍各自沉浸各自修行。或者再新开一门功课,如老铁所愿生个娃认个干爹? — / playlist 中岛美嘉《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I Monster《Daydream in Blue》《Who is She?》/ 莫文蔚《艾美丽爱美丽》/ 梅艳芳《似是故人来》/ 张国荣《共同渡过 Together Forever》《A SONG FOR YOU》《最爱》from 张国荣逝世22周年·你从未真的离去

十点十分

周末散步,沿湘江路到方圆荟,庞大的楼盘似巨幅天幕。尽管入夜乍暖还寒,车流如织、行人漫漫。曾经的荒芜对照现在的繁华,时间从不驻足。 慢慢走一段,方圆荟外场露天平台上的人声乐声不绝于耳,各色美食摊位目不暇接,外卖骑手穿梭其间,而某个活动商铺中,身材高大的男人正认真仔细的给头发花白的客人理发。以观察者的身份切入,每个视觉片段都如精心雕琢的真人秀,每个人都像已锁定角色设定而不自知的玩家。如有别的选择,每个人是否还会接受当时当刻当下的身份和规训?主观论,由心。有时候看上去别无选择,其实只是权重和偏重的问题,退后一步风轻云淡,从无桎梏。客观论,随境。身份一旦确认,牵扯纠葛负累约束都像被幌金绳缠绕,越挣扎越窒息,毫无退路。可无论从何者观之,生而为人所占据的时间空间都如此短暂而寂寥。浮生若梦,体会朝夕得失的方寸间,心已走过春秋四时。 紫藤很美,它的触须却肆意,惯于攀附和绞杀、密谋一场旷日持久的掠夺与扩张。疯长的藤蔓里掩藏了生命与生俱来的野心和欲望。黑天鹅在平静的池水边,吃饭、梳毛、滑水、带娃,生活日复一日。可见生命与生命间,本无不同。紫藤无须修心, 天鹅不必养性。人却在悠长的岁月中如开悟般开始思索并诘问价值和意义。人所欠缺的是选择还是节制?智慧带来选择也带来欲念,因其携带毁灭和颠覆的可能,所以有且仅有人类需要且有能力反思。这是午休散步,看到半山紫藤时的观感。真遗憾,紫藤不会被法海追被唐僧念更不会收到“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规劝。 话说回来,人需要多少选择才算脱离“无奈”?由此观之,人也许只需要接受已锁定的角色设定。——这种感悟自带东方式恐怖美学。不羁和自由,拒绝被框定和限制、不接受被选择被衡量、不为谁停留、不被人事物牵绊,坚持灵魂的独立、仗剑天涯信马由缰,不管多洒脱的slogan都不排除被设定的可能。存在,是因为被需要存在。一部电影、一场戏剧,故事线早已写好,等角色入戏。而角色不自知,各自缝补各自日渐千疮百孔的人生叙事。 突兀的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用于如今的世相也贴切。不同时代,不同病症。老子曰“多闻数穷”,又言“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老子说了很多,人世千年依旧大差不差。梅易疗,心何医? 言及心,体会更纤细。这个年纪可能堪配成年人一词了吧,则成年人的情绪很微妙,外观无风无浪,吃饭、出行、工作、谈笑,心的事归于心,实务于日常,二者泾渭分明。越不可解越发酵成待办事项,可修改可延期或等宇宙爆炸,只要不影响实务的日常,就能看着心扎着刺和理性作切割。久而久之,感性窝在一隅,徒劳拉扯着无法撼动的现实和理智。 最近很感激忙碌的工作,沉浸其中就会暂时关闭对作为人而存在的思考。最近也很感激炸鸡和汉堡,温暖而朴实的满足感真实的填补了我的幻想和胃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