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自由的灵魂

四月的长沙。25度。阳光柔美。这么清朗的天气当然不适合上班。心早已飞得远远的,逃离钢筋水泥玻璃幕墙充满禁锢没有温度的格子间。预想中午聚个餐或者独自去一趟谢子龙影像中心看展,脑袋里还装满了昨天和姐姐们相聚聊天时的温暖画面、对切近的五一也怀揣蠢蠢欲动的期待。

将日常塞满好玩的事情,大部分时候怡然自得。所以婚育是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必需品么。虽说不认可养儿防老的愚昧和“怎么还不结婚生娃”的陈旧观念,被姐姐们碎碎念叨,不情不愿的姑且想想。

认识的花艺小哥哥飘去了南京,朋友圈里分享新的工作状态。有走走停停的选择总让人羡慕。反叛30+的行为准则,流浪的DNA在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消耗中不安分的隐隐躁动。这些是20岁至今都没有改变过的内核。而发现30岁之后慢慢固化而执拗的部分,是和闺蜜共享私人空间的不适应。对于生活习惯和细节的差异,接纳度远没有20岁时开放。当然,这仅限于我,可能更倾向于个人经验。随着年纪,很难接纳新的人事物突然出现在生命中,对冒险也更谨慎。每个阶段跑出来的惊吓或惊喜都像在校准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当然!毛茸茸的小朋友不在此列。两只喵还在喵爹家惬意的猫着,过着幸福安逸的小日子。有爷爷奶奶的疼爱,不时新添的小玩具,呼呼大睡日夜颠倒吃饱喝足晒太阳。想起夏目漱石写《我是猫》,不需劳神多费口舌只须甩着大尾巴即能表达不耐烦的幸福,下辈子干脆当只不受约束态度嚣张的猫?云有浮沉变化,树被砍伐移栽,至少当一只猫远足不用签证。

相信所有好或坏的结果都出自于善意,不管世态炎凉世事无常,执意相信,内心才得以保留坚持的勇气和永续的希望,才有力量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微弱的光亮照向前路。

李自健美术馆最新陈设鲁迅版画展,从木刻印色到铜板,从歌颂繁荣到工业自然,不同的艺术语言和主题表达,都在呈现不同艺术家对于生活及当下的理解。艺术性的分析是另一脉解读。艺术家对于自己生命经验的理解和展示,才是隐身于一个主题表达之下多面性有趣而值得玩味的部分。

生命经验并无对错,只有其承载的丰富性、质感和厚度,所传递出来并引发共振的部分,也许才是世俗之见的价值所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载“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三不朽对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带来重大影响,是人文领域经久不衰的价值命题。综其实质,也是对生命丰富性的一种拓展和发现。

可见人生所得未必在于物质层面的丰满和抱持,而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并予后世以启迪。艺术也如此,创造性的扩展更需要重点着墨。结合最近的感触,“人类社会目之所及的负面人事物,可能都只是归属于这个宇宙占比极小且微妙的容错率”,或者不能使用错误和失误此类的用词,只能说顺遂和阻滞皆是世间万物多元的体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漫长的时空而言,生命间无有差别更遑论对错。

Be free in life. 终将逝去,永不失去。

/ playlist

蔡健雅《余兴节目》/ 莫文蔚《看透》《DIVA》《那可不一定》/ 王菲《冷战》/ Tori Amos《Silent All These Years》《Sweet the Sting》《Building a Mountain》《A Sorta Fairytale》《Big Wheel》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