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Journal Posts

夜曲

掐一下,看我是否真实。掐一下,看你是否真实。感冒带来的头脑昏沉。众生颠倒。内心冰冻太久。春的温柔、夏的明媚、秋的爽朗、冬的凛冽,统统刺激感官。这一章节序幕拉开,注定是我的深渊。纵身跳下,哪管粉身碎骨。 人世一场何为意义?爱或欲或一场欢愉?体验感受?或如佛家所言看破再放下?就这样忽然生出一丝对肤浅的渴望。对一本正经轻浮调侃,对大义凛然轻蔑讥笑,对无所畏惧轻狂鄙夷。酒肉无度、嫖赌逍遥、视财如命、尖刻圆滑。不要看轻沉沦放纵,任欲望蔓延也是一种纯粹。 黑漆漆的夜晚,冷漠的白光灯投射出混沌的灰影,一只瘦弱的小鹿犬颠颠的走来,拐过街角又消失在暮色中。也许它比人更明白自己的处境。坐在车里,巨大的音乐声在狭小的空间里轰炸蔓延、企图干扰覆盖过于细腻的情感体会。 时间悄无声息流过那些记忆和过往。没有故事。无酒亦无茶。只言片语。余温消散。

课题组

一段感情公式里存在基本参数和变量。函数反而各有各的道理。至于参数是哪些,变量如何自处,身在局中,理智很难看清楚。当参数变更,变量坍塌,函数也救不回来。这个公式就此破败,如梦幻泡影不复存在。想要去追踪从哪里开始一步错步步错的,都是惘然。 我选择了丢弃公式,只对心交待。拒绝面对感情公式里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像坚守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没有其他动荡的可能。心安即安,心伤则散。一元一次方程构成一个封闭世界里最简单的基本架构。也许环境有变动,心境有变动,会在此基础上丰满扩充,或者看着它自我毁灭。 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么。不知道。 如果此生把亏欠的都偿还,下世可以不见不纠缠,那选择把欠款结清还是不管不顾继续亏欠? 又快到凌晨,倦意袭来。晚安。

暂停键

想去远方流浪,完成对自我的放逐。 — 佛家常言“不住”。如果“住”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或许意识到它的“非恒定性”、“非长久性”是正解。但即便如此,做到知行合一实在很难。不管是处于一种一眼可以看到头的生活状态,或者冥冥之中对于诗和远方有所期待之后的颠沛流离,都或多或少在“住”中消耗摸索、在漫长的时光里完成“我”的破碎再重塑。终章是一场孤旅。 我喜欢的那些人都在时间里消逝,她们内心深处是否也有一个无法安放的灵魂?看向周围的人事物,总是此景此情非长久的感受,一如《山河故人》里那一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很羡慕身边同事只顾及眼下的确定感,一份长久稳定的工作、一些无法割舍的羁绊,这些已经提供给她们足够的安全感。如果可以选择和她们一样,但这种出厂设置好像并不属于我。 也许这一世只是一场体验。裹好小风衣,头也不回,假装什么都不在乎。

反向思考

渐渐领悟某些事件的突然出现是为了提醒迷失的自我听从内在的声音。不存在合适的时间、也没有必须完成的事,也不致因缺位的安全感去做一些无法挽回的决定。需要正视的内心、面对的勇气、自决的力量和重启的决心,像一个勇士挥剑斩断桎梏,思考真正需要什么。 如果不是忽然知晓何谓Dark Night of the Soul,也许不会将内心的震动当作一件可以检视、观察的重大事件。像沉睡许久突然惊醒后的茫然四顾,云雾缭绕不辨方向,而脚边数尺已是悬崖。理性判断统统失效,看待问题的角度亦不似从前。虚实已然模糊,一念一界,随心变幻,既魔幻又真切。 艰涩的和过去的自己做切割,无畏于推倒重来、认真做一个选择,无论面对什么。

也算一生

INTP带来的某些魔法想象力像Black Mirror在脑海中演绎不同选择并展示由此产生的因果,睁眼闭眼间便已过完了一生,以至真正做什么选择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如此已参与过所有的抉择并能对可推演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预测。 最后,故事的变量是突发事件。证明命运总有无法自控的路径。

旅人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头看了。突然回头看,会很茫然。不知道为什么就站在了这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谨慎的选择了不想要的不拿,得到的结果依然是差强人意。如果转回头,路的尽头不是你,很忧伤;如果转回头,路的尽头还是你,也很唏嘘。人生的这道题,总是两难。翻参考也是徒劳。 在很多的阶段,都倾向于即兴参与、浅尝辄止、及时抽离。也许,骨子里的恐惧和不安,怕太过投入无法全身而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带着过客的心情,疏离感将自己放置于不相干的第三方,带有保护色,不至于伤人而自伤。面对人生的态度上,亦如此,多多少少,都不必为难,也不需要强求。多想翻翻人生这本书最后的底牌是不是也如命运之轮,无法自决也无从确定。 曾经觉得和别人不一样,可现在开始觉得平庸或许更幸福。走一条大家都走的路,做和旁人一般无二的选择,过一种既定确证的人生,没有节外生枝和似是而非的不确定性……这些冒出来的感叹也是徒然。不能既要又要,注定即注定,求仁得仁,且决绝的抱着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坚强走下去。 这一生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不到剧终不会明白。接受、习得、拥抱。所有经过,都有它的道理。 今天是国庆调休的周六工作日。同事W私窗问一会去买肥螃蟹要不要帮带,同事X发来小朋友照片笑称小孩面都没见过的便宜干妈。在人与人善意的链接中,感受到爱与被爱,美好的小确证、闪闪发光。这世界有很多人,多幸运,此时此地,遇见彼此。

幽灵小孩

今天是重阳节,老爸一条突兀的祝福信息遗世独立埋没在小区群一堆问什么时候来水的咨询信息中。这种奇奇怪怪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而这次我选择闭嘴,不再和他沟通是否合时宜。七十岁的他,内心永远住着一个未被足够关注的小孩,原生家庭的问题导致一辈子存在的讨好人格,意图赢得他人的关注、带来内心的价值感。而时间没能淡化内心的不满足,甚至从不曾意识到内心的缺失。到了这个年纪,说再多,也只是一种火上浇油的灼热感,带来不舒服,甚至被冒犯。人需要多少刺痛、多少对自己不带感情的剖析,才能残忍的直面自身内在的匮乏呢。 而人沉迷于我执之时,外力、外物、外人都不可能撼动那层坚固而脆弱的内心。所以,宗教、哲学、心理、甚至灵性启发这种传播思想价值观念的分支,可以真正给予多少人启发,都是很值得怀疑的。缺乏安全感的环境、情感被忽视、缺乏沟通、强化暴力,种种,都能导致健康人格的缺失,造成基础性解码丢失,感悟力缺位,想要再恢复,刮骨可能都是白费力气。 如果加一味理想主义的勇气,自诩正道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发扬光大,而是为了寻找同道,同道之外当然就是邪门歪道了,党同伐异也是必然。如此,思想学说、意识形态,通通都不是健全人格底层框架建立的必要条件。也许更必要的是建立一个包容、善意、关爱的环境,提供一种稳定的安全感。当内心的小孩感觉到无论何时都能被无条件接纳,也会更有勇气去尝试、去感受、去分辨。 这个角度考虑,面对现实会有种无力感。或者在这种庸常的循环中各自有各自的快乐,各自当着一只拉扯自己尾巴的大猫,各自在自己的故事里体会感受。干预是徒劳的,旁观就好。人生开出什么惊喜,弱化感知也许就没有那么剧烈的冲突感,也能自洽。

好久不见

新网站开始的起点是2024年10月8日。即今天。 掐着日期过每周的工作日,却并未察觉时间正大段大段的流逝于生命中。直到某些必然的节点不经意的出现或消失,才惊觉时光的匆忙与无情。也忽然发觉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早已鲜少回顾。少时听《十年》也曾感慨十年的漫长和遥远,而现在,十年的断章只是一场生命赠予的前菜,苦乐自知。或者豁达一些,对变迁泰然处之,共情不分今古,阴晴圆缺亦可穿越千年。 今晚是一弯新月,泛着浅红,悬挂天边。人心若可如月,沉浮于盈亏的宿命,体会一念生死,取一瓢岁月悠长的淡然,听任时光的扁舟载去心之所往,也许也不用生出这数缕闲愁空叹惋。 夜深沉,风已静。庭前花与月,不似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