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物与我皆无

八点不到,赶到公司边吃早餐边听完读库文章《在菜摊旁写诗》。每天这一段独处的时光,像在自己的生活间隙窥伺他人的生活。读库大多数的文字和配乐总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愁绪。如作者笔下他人各自的生活和各自的负重。或许是写字的人总有纤细敏感的神经,那些情愫暗流涌动,触及感官,发酵出对于这漫长而短暂一生的理解,诉无可诉。人在各自的境遇中,总有为难处,也总是不易。音频结束,叉掉窗口,收回那些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的思绪,回归自己的生活。

饭搭子小伙伴都在出差中。周五吃饭,一个认识的同事打了个招呼坐到了对面。她是那种平时上班化着比较厚重的妆容、打扮讲究偏物质向并且不太在意环境看法的姑娘。判断有主观偏见的部分,加上分属于不同子公司,本也没有什么深交。想起她朋友圈常有自拍和氛围不错的酒馆照片,刚好问问日常消遣的去处和推荐。然后不知不觉就聊起许多。她有一个酒搭子群,约酒不用知道彼此名字,不聊公事和家常,偶尔在朋友开的清吧小聚。这个小圈子里有很多不同职业,甚至还有塔罗师。

记录刷新对环境理解的几个点。她提起一个已经实现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的同性朋友,她说他们这个圈层考虑的是“适配度”。比如这个女生以前谈过很多同层次的男朋友,现在谈的这个男友带她去有领导的饭局,喝多了的时候男友优先照顾的是领导,过了一天才问起她。她们之间聊天,这个女生的态度是觉得可以理解。逻辑一样,到达他们这个层次,优先级永远是野心。如果接受相同的三观可以一起往下走,不接受就分开找下一站。物质而现实,她说,现在都是这样。

在这场交谈中,我在反思是否已经在所谓的现代性中出局,是算太传统还是太固执,还是这个环境已经奇怪到我已无法再理解。她说如果自己成了小富婆也不介意养小鲜肉提供的情绪价值。我反问她,是可以,但和养只狗有什么区别。她一时语塞。

时间从中午12点滑向1点半,还要留一点时间午休,于是约好有时间一起去清吧之后匆匆告别。

开始自问自答。是否要削成欲望配适的形状?欲望是什么。绝对不要。大家都这么现实了么。管我什么事。人既物化别人也物化自己,克制显得如此稀缺。还有,人都有很多层次。不要轻易下定论。

搜集了很多人生样本,拓宽人脉如果只是盯着他人的利用价值,实在有违精神洁癖。走走停停,见人见物见世界,也像从自己的生活细缝中感知生活在别处。想开了的事情,比如长得慢就慢慢长吧,别人都向往的未必是我想要。

以上,无论疑思杂虑流水清风,看它来、看它走,终是过客一场。

/ playlist

Veegee徐若侨 & 陈婧霏 & DAYDREAM《如果流浪》/ Imagine Dragons《Bones》/ Crowded House《Don’t Dream It’s Over》/ Sarah Kang《end credits》/ Morphine《Early to Bed》/ Mr. Miss《有点东西》/ Pomplamoosa《Les Champs-Elysées》/ Paris Paloma《LABOUR(the cacophony)》/ 群星《记忆中的小时光》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