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CN 影像志系列。 Photo by CCCHENGMZZZ original edition on X / https://x.com/i/status/1971113563201863917
CITYWalkCN 影像志系列。 Photo by CCCHENGMZZZ original edition on X / https://x.com/i/status/1971113563201863917
希望The Party Never Ends,但总有曲终人散。1958年的李宗盛年届六十七,听了这么多年老李,第一次约现场。像一场久别重逢的老友聚会,跳出的乐符如此熟悉。可今天不同于往年听罗大佑或者张学友,到南昌有朋友作陪以致无法沉溺于私人情绪。倒是她有些感伤落泪。 人与人隔阂常见,但以音乐为契机,情感层面或多或少有所共鸣。又因白天发生的一些事,直面认知层面的错层、幽微隐藏的人性,对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能更抱迟疑。这也不绝望,只是愈发深刻的感受孤旅的苍凉——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INP系音乐人的填词醇厚、清冷、真实。羡慕听不懂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发生的事,来去如风。于人世而言,无人特殊。这些音乐中藏了多少人多少事多少过往,没人能说清楚。 内心太过柔软的部分要挖个洞藏起来,不轻易示人。有情无情之间,人若能看得清也不会有那么多遗憾。悄悄冒出一些少女心,和朋友调侃说要嫁给第一个陪听演唱会的男人。但这话如果当真,也要找个树洞埋起来——如果还是二十岁的话。但既然直白讲出来了,这个魔法便已失效——和所有浪漫的泡泡一样,看着它们痛快干脆的破碎掉。有些悲喜并不相通,有些陪伴也无法懂得,有些沧海只能独自消受。人抓耳挠腮的选择,总是差强人意,所以——想得却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就这样,音乐照进现实,岁月一如歌。还好,还有去爱、去拥抱、不怕伤痛与失去的勇气。 李宗盛 “有歌之年” 2025<南昌站> Record by CCCHENGMZZZ 《你像个孩子》《生命中的精灵》《梦醒时分》《晚婚》《如风往事》《山丘》《讓我歡喜讓我憂》《爱要怎么说出口》《伤痕》《问》《平凡故事》《飘洋过海来看你》《一個人》《陰天》《給自己的歌》《我是真的爱你》《寂寞的恋人啊》《我是一隻小小鳥》《爱的代价》《當愛已成往事》《開場白》《匆匆》《十二樓》《新寫的舊歌》《寂寞难耐》《領悟》《给自己的歌》《鬼迷心窍》《凡人歌》 — / playlist 许明明《仙女也会流泪》
这个地方从夏到冬只须一晚。一觉醒来,天色昏沉、万物肃杀。积极的一面,天凉宜焚香。慵懒摸鱼的氛围感就足了。搭配周五,很切题。放空脑细胞,写几个最近的感受。 体悟得与失是人生的一场试炼。来一无所有,走亦然。前有弘一法师留书“悲欣交集”,后有明道和尚寄言“一无所得”。匆匆忙忙。所得各异。 人口参考局有一个著名估算。从30万年前或从5万年前算起至 2022 年止,人类历史上累计大约曾经出生过1170亿人。数据包含了最早智人出现以来的所有人口但不包括更早期的古人类。有多少人则有多少则故事、多少则感悟。而当下,人的眼界依旧常止步于人寿所及。说世界是唯心的也未尝不可。反之,于宇宙而言,万物的初始与凋零又有何所得? 张爱玲言成名需趁早。如着眼于人寿所及,则万事归宗都需早。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也遵循于此。无论建立准入壁垒、路径依赖甚至庞氏骗局,都符合先入者受益原则。这个感慨的来由是忽然发现亲友团成员,都是大龄未婚,且不知不觉就处于择偶市场的劣势地位。这像是“抢椅子”游戏中的战败方团队,优质资源大概率不再流通于市场,选择更显局限。我们很少探讨关于这个面向的焦虑感,除了作为女人有相同的生育焦虑外,彼此之间应该有类似的决策模式。 结合以上两个分支,“椅子”是什么呢? 入座欣赏爵士小号手Arturo Sandoval的六重奏音乐会,音乐人沉浸音乐更似玩乐享受的赤忱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这也吻合罗大佑在长沙音乐会上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家长带小孩学音乐?国内的实用主义延伸方方面面,“学音乐”也是其一。各种考级证书在初中入学特长摸底信息里成群结队。孩子还享受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吗?不知道。只知道这些都被算计成成年人之间的互利游戏。最后证明优秀的表征是家长精力、经济实力和小朋友牺牲的玩乐时间的加权。 如果趁早也涵盖尽早社会化提前规划人生策略完成对于“椅子”的锚定。虽说这是着眼于人寿所及的选择,但它将永远丧失自然肆意的心安与松弛,且稳定性将永远依赖于对于“椅子”的界定及其归属权恒定的假设。这合算吗?
CITYWalkCN 影像志系列。 Photo by CCCHENGMZZZ original edition on X / https://x.com/i/status/1968616942069068038
CheckoutART 影像志系列。 Photo by CCCHENGMZZZ / Exhibition> 仙想世界 Fairy Dreams #CN #CSX in 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 original edition on X / https://x.com/i/status/1967838130918265284
测试影像志。本系列名为 CheckoutART,Qzone和视频号同步。 Photo by CCCHENGMZZZ / Exhibition> 林间空地 Clearing in the Woods #CN #CSX in 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 original edition on X / https://x.com/i/status/1967838130918265284
这两天,未婚青年群(P.S.也许可以更名为未婚中年群)的热血青年(可以自觉的使用“中年”一词?偏不。)又因当下时事引发争议(P.S.也许世界观层面本有的分歧,所以导致了遭遇具体社会新闻时的冲突)开始battle。 A:“只要政府颁布的政策让人们不满,就必须听人民的?…人民在这些群体无意识的暴力行为中往往是被利用的、没搞清楚状况的,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认知是浅薄的…抗议者能否搞清楚自己在抗议什么,他们是被煽动的…”。 C:“有人借机暴力就说明抗议没有合理性?吃饭会噎死就不吃饭? 车祸死亡率很高就不开车?煽动这种词要慎用。论断不能太主观,对真相要抱着盲人摸象的警觉。你没有陷入别无选择的境地但有人会,自私的角度是为了未来的你,无私角度是为了那些你不曾经历的别无选择,都应该以最大的善意尽最大限度理解那些哪怕被怀疑是暴民的人,这就是政府该做的。媒体有媒体的目的,但因媒体绑架公民权,是最大的恶意。” B:”…(围观)” A:“事件呈现出来的特征还不能说明问题?” C:“什么是特征?如何定义、有什么依据、立论和论据是否可靠?经济学家用数据说话都会有争议,何况这种质性判定。” B:(闭麦) A:“一、群众并未搞清楚政策;二、突然的大集会;三、年轻人为主;四、空虚口号Z时代;五、个别冲突导致警民大规模冲突;六、打砸抢无辜店铺商铺;七、直接上升到逼迫政府下台。” C:“这种特征指标是不是过于主观?打个比方,你和影响到你利益的人吵架,是不是也会符合你提到的这些特征性中的某些点?那当你们吵架情绪过于激动而动手的时候,官方的干预是否能依据这些所谓特征点定义你们双方是闹事?” A:“东欧南美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浩浩荡荡几十年,这些国家有哪个现在过的好的?今天暗杀Charlie Kirk打中大动脉直接飙血…也是第一次见…” C:“有没有可能颜色革命是本来就不好的表现而非原因,在逻辑上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日本上一任首相安倍晋三也是死于被暗杀、韩国没几个总统善终,能否说明这两个国家水深火热?” A:“难道不是水深火热,不是国富民穷?日本老人八十多岁还在干活是因为热爱?” C:“我们同样是知名的国富民穷,按这个的逻辑,我们也水深火热吗?” A:“更准确的说,是财团富,国和民穷。政府能调用的资金有限。国会里每天的争论说到底无非就是预算给多给少、哪些项目钱花了事情没办成。” C:“我们不是全能全知,对于真相很可能就成为摸象的盲人。国家是谁的国家?财团又是哪些人?主权公民权,我觉得至少四六开。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人,不存在国家。现代国家,大多政商关联密切,这就是现代政府的‘特征’——按你的说法,政府不作恶就是最大的善。你说到某国会的争论,可能都没意识到你都没权利对我们某笔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投入发表任何异议。单一向度、单一指标、部分数据,都不足以支撑这样庞大的定性。” A:“是的,钱管权。政府是执行者和背锅者,放到前台的角色。我们的民国,常凯申能上去就是靠四大家族利益捆绑和美国资本、苏联政治的协助。所以这种政府到底会代表谁的利益。” C:“所有的失策,最终遭殃的并不是政府(或政府所代表的利益阶层),代价永远是国民承担。所以问你什么是政府,它代表谁的利益,又如何保障它所代表的那部分人的权益?不好意思,你不能假设政府它有正义的自觉。” A:“政府中有那种以民为本理想的人。” C:“一种制度不会因为某些个别人的理想就按部就班正常运作,绝对要靠制度设计、权力牵制,抗议权就是其中一部分。” A:“‘政府’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是天生自带问题。水深火热是一个口语描述。” C:“对,所以你不能这么简单就说他们在水深火热中。” A:“但是他们的政府并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无论表面做的多么亲民,很多政策甚至比我们要民主的多。但他本质上不代表人民,只是在调节、在平衡。” C:“没有一个政府能从本质上做到他所宣传的代表人民。这是人性决定的,人是变动性最大的要素。人有权力,更抛不开私心。”…
早间坐在格子间,泡好挂耳,剥完鸡蛋,一口下肚。定时煮好的仿制温泉蛋,质感精确。很满足。所以,没有美食治愈不了的创伤。好心情来自于简单美味的早餐,也来自于日常routine冒出的小惊喜。 车站咖啡馆的营业时间是早十点,赶着上班的人从来赶不上。下了地铁等网约车的间隙忽然好奇常见闭店模式的它是否还营业。抬脚上木楼梯,走进落地窗,窗台上的反光褪去,一眼就瞅见一只胖胖的小柴柴侧卧在古色地板上,幸福的呼呼大睡。感觉陌生人走近,小家伙警觉的抬起大脑袋,一脸正经的看着我。自来熟的和他打招呼,开开心心的咔嚓了两张照片。没来得及多待,车到了。哈哈哈,日常routine打卡点新增确认。很奇怪,见到小动物总比见到人开心。 坐上车,收到好友即时分享和家人打网球的视频。傍晚余晖,夏日知了。地球另一边,她幸福的小日子瞬间让思绪从朝九晚五的约束中放飞了起来。到公司,顺手拍一段打工人格子间日常分享过去,她感慨也想在异国找一个有格子间的地方上班。所以生活在别处,就是互相羡慕来羡慕去,看看彼此的生活再向往那些际遇无法覆盖的部分。不至于太沉迷于当下,也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 盲人摸象的故事在童年的记忆中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场景构造。而现在,“象”更像一种抽象、抽离、宏观而不可忽视的概念或向度。比如对世界的理解、如何确定价值、何谓真相、分辨正误,又比如此处,选择怎样的生活,它的前置条件是需要知道有什么样的不同生活。它或者它们的边界,都随着涉猎的深度和广度,愈发不可琢磨。但也只有深入,才有发掘本质的可能——如果假设这个世界真有某种不可被再次拆解的底层逻辑。 我们上一次联系还在互发新年问候,这次联系源于干女儿的妈妈——另一位好友转发的一张升初中新班级老师群发的家委会征集问卷。清单上招募——统筹协调的会长、出纳、会计、采购、活动照片或视频拍摄活动记录、文字编辑如评优申报文案宣传或美篇(*我怀疑这是个错别字)文字编辑、视频制作含宣传视频或文艺活动背景视频、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策划及组织、班级其他活动策划及组织如文艺活动团建活动、美篇(*我怀疑这也是个错别字)制作如照片视频和文字整合、后勤支持如新学期教室卫生打扫等家政安排及人力支持等、学习或打卡推进小组…看到这些,惊得我目瞪口呆。为什么小朋友读个书,每个班级都搞得跟要成立一家公司似的?而家长为什么像要入职这家陪读公司当应召兼职?这其中晦涩的门道更是让人生理抗拒。 焦灼的荒诞感让我产生同向对比国外小升初现状的好奇。比如平行班和所谓智慧班的学生挑选机制、收费、班级组织架构、家委会对照、补课和成绩倾向、择校策略、亚裔中如韩裔日裔是否有同样的教育焦虑,参照最近读到的“完美父母”一章,冒出很多问题。这样,就这张问卷带来的迷思,我们聊了很多。选择是一个开放的词,如果知道生活还有其他的选择,不会执念于当下的唯一解也是一种心安。 也许比起当家长,我更适合当一个人类观察者。毕竟端坐观众席站着说话不腰疼和上场踢球是两种观感。自然,严肃与否的态度也是择一之选。
午夜听歌,想起很多过往。好的坏的,有所感怀的,难忘的,不满的,遗憾的,不快的。感受经由时间,发酵成复杂而难以明晰的感触。常见的是,两个好人在一起也未必能有幸福。和C先生约定为期一年Gap Year剩下不到一个月,往左还是向右?经由时间,笃定的常常不再确定,不确定的更是模糊。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成年人思考爱情的模样,现实、客观,比如考虑如果分开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会。像遗失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像失去很亲的家人。而这其中,爱还剩下多少?再顺便想想于沉默不语假装轻松的他而言呢。年少的爱恋不管不顾、放任冲动,一定要给彼此贴一个“mine”的标签。能永远这样幼稚而无畏,多好。 总逼着自己坚强不惧怕失去,有要battle的,冲在前面重伤也可以忍受;看轻物质可以不需要仪式感,也抗拒陈规陋习,能放掉都不提要求;爱自由,也随缘让彼此都自由。可随着时日,也会在这些简化中长出一种委屈感,可这么说,C先生在这些相处和分别中也未必不委屈。或者,两个原生家庭的初始设定造成两个人对情感和需求的表达机制都有所缺失。如果继续走下去呢?心里依然有种隐约的不安,若婚姻和家庭最后是一种精疲力竭的一地鸡毛,如何自处。若两个人不能互为依靠、永远坚守、完全理解,若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孤独,又如何走完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人总是渴望被珍视,现实却总差强人意。 最后故事全凭天意。关于爱和幸福,需要多幸运呢。 — / playlist 莫文蔚《艾美丽爱美丽》
九月第一天。老爸送去地铁口的路上,我说开学了。他问还有什么吗。耸耸肩。九月一日实在没有什么节日。老爸表示不高兴。就猜出来,今天他生日。农历的生日不刻意翻日历经常是搞不清楚的。老爸气呼呼,那你的我就记得啊。我说因为中秋之后很好记。老爸说七夕之后也好记。我问,七夕不是谁都过吧?老爸一时语塞。到地铁站了,聊天结束。 地铁上想,过节、过生日…过,这个字,听起来像是由人主动选择、或至少有得选择。但实则,不管是消极应付把头埋在被窝里呼呼大睡还是计划安排积极参与,最终“过”都是主动方,干涉覆盖、铁面无私。像按下启动键的游戏,只有游戏结束的时间和方式是有且仅有一次的选择,其他的关卡大概率都是交由时间自动弹出被动选择。 期待。在“过”的旅程中,它像每一个关卡不同节点自发自主设定的bonus。依据不同的期待选择不同的策略,似乎是一条符合逻辑的方法论。每个玩家有不同的起终点和目标策略。如果能站在终点采访不同玩家的终点感悟,或许所得都不是某一盖棺定论的判定。如果“过”有目的和企图,它有什么期待? 这一季暑假,还未参与已经过去。Per Aspera Ad Astra. — / playlist 程璧《恋曲1990》/ James Leroy & Denim《Make it All Worthwhile》/ Oohyo《A Good Day》